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开发网_郴州站长网 (http://www.0735zz.com/)- 云通信、区块链、物联设备、云计算、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站长资讯 > 动态 > 正文

手机“核战”

发布时间:2021-05-02 13:39:08 所属栏目:动态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U的核问题,就这样彻底结束了吗? 或许并没有。原因在于核心数这个概念或许已经家喻户晓,但大核和小核的区别,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还是十分陌生的。手机存量战争时代的一个新机会,就隐藏在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里。 手机谈核,已经过时了吗? 从智能手机

U的“核”问题,就这样彻底结束了吗?

或许并没有。原因在于核心数这个概念或许已经家喻户晓,但大核和小核的区别,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还是十分陌生的。手机存量战争时代的一个新机会,就隐藏在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里。

手机谈“核”,已经过时了吗?

从智能手机刚刚兴起不久,厂商就已经开始教育用户关于CPU核心数的问题。一般意义上来说,确实CPU的核心数越多,处理能力就越强,手机的性能也就越好。

而且毕竟CPU核心数再多也不会到三位数,这个概念非常容易理解,于是让大部分消费者都开始以此为参考来选购手机。

然而可能大部分消费者没有搞清楚的概念是,手机CPU核心,其实还有大核和小核的区别。

手机CPU的大小核概念,是英国著名半导体厂商Arm在2011年提出的。在此之前CPU确实只有核心数的差别。

在Arm的设计中,手机CPU可以不仅仅是用几个同样性能的核心并列,而是走向大小搭配的新玩法。

一般来说,大核的流水线为三发射甚至四发射,而小核心的流水线一般为双发射。相比小核,大核具备更快的指令处理速度核总线吞吐能力,其性能可以比小核心高2到3倍左右。

为什么要分大小核呢?

原因在于,手机CPU的多核设计,原本就是为了能够负载大型计算任务。但是在手机的实际使用场景里,有些时候需要的不是长时间负载大型计算,而是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计算爆发力。比如快速加载应用,或者手机触屏需要流畅体验的时候。

显然,这一类的“爆发力”场景非常多,但是调用多核处理能力却会带来效率降低。所以更实用的方式是用一个大核来提供短暂时刻的高性能反应理器,而消费者付出的成本却可能大幅降低。

换言之,芯片厂商对于核心架构的理解与创新,正在让“手机核战”这个老话题,焕发出新的想象空间。

存量战争时代,

大核CPU意味着什么?

到底大核小核应该用什么标准判定呢?

其实也很简单,用户可以通过 GeekBench等性能跑分工具,查一下手机CPU的单核跑分成绩。通常情况下,同样是采用了2.0GHz频率,大核的单核跑分至少在1600以上,小核最多达到1200。

而大小核处理器带给整个手机产业的变化机遇在于,这个创新点可以在基本不增加用户成本的前提下,极大提高用户的手机使用体验。

其原因在于,手机日常实用场景中,大部分时间是只有单核在工作的。那么把这个单核的性能提升上去,也就意味着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最常见的交互和启动APP等体验得到了大幅提升。而且由于芯片没有增加核心数,用户成本并不会大幅提高。

这样的低成本+性能优化,与如今的手机市场需求不谋而合。到今天,中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已经大幅下降,用户增量红利基本宣告结束,产业开始整体进入存量战争时代。

而与旗舰机用户可以基本只认品牌价值、核心技术创新,以及软件生态体验来买货不同,国内手机85%以上的出货量都是由中低端机型来完成的。

而这些机型的特点,是产品型号相当复杂,同质化竞争激烈。而用户很难判断究竟该如何选取产品。这种情况下,大核CPU芯片显然是在同价的前提下,带给用户以一个新的抉择砝码。

而另一方面,手机产品的增量市场,今天已经转移到亚非拉美等海外市场当中。这些市场正处在发育初期,高端机出货量有限。如何从芯片端开始保证手机产品的质优价廉,是行业共同谋求的主旋律。那么大核CPU,又恰好刺入了这样一个

(编辑:开发网_郴州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    热点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