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开发网_郴州站长网 (http://www.0735zz.com/)- 云通信、区块链、物联设备、云计算、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运营中心 > 建站资源 > 经验 > 正文

【妙史】在美国,Twitter是这么玩坏短视频鼻祖Vine的

发布时间:2016-06-04 12:15:47 所属栏目:经验 来源:钛媒体
导读:近年来,短视频应用持续火热。然而,短视频社交的鼻祖Vine,却已在悄然间开始了向娱乐平台的转型历程。经过研究发现,Vine的转型并非出于自愿,而是被Twitter利用后的无奈

四、商业运作

既然策略清晰了,那么下面要做的,就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策略逐步实施了。如果说策略是隐藏在背后的打法,那么在执行策略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各种商业行为,就是它的表现。因此,我们看到Twitter是这样做的:

第一步:快速收购Vine

Twitter的高管们似乎非常喜欢Vine,2012年10月,在Vine推出短短4个月以后,Twitter就以报价3000万美元收购了这家视频分享创业公司,此时Vine甚至还没有完成Beta测试,也就是说Twitter在Vine正式上线之前就完成了收购。

第二步:把Vine捧红,并同步开始自主开发

2013年1月,经过快速的内部整合和准备后,Twitter对外正式推出了短视频社交应用Vine。在Vine上线不到半年的时间,注册用户就已经突破 4 千万,在 Twitter 上的分享人气超越之前的Instagram,Vine也迅速成为 2013 年的爆款。如下图所示,在2013年Q1-Q3全球用户数增长最快的15个应用中,Vine排名第一,用户数增长率超过400%。

Twitter 短视频鼻祖 短视频 Vine

Vine的用户增量在同期超过其他应用

在Vine火爆的同时,Twitter已经悄无声息的开始了短视频产品的开发过程。这些动作虽然很隐秘,但多少也能从中看出一些端倪。例如在2013年的第三季度,Twitter研发支出同比增长170%,可见其投入之大。

第三步:把Vine“同化”,加强管控

收购一家公司之后,如何能够快速提高自己对这家公司的控制力?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人事上采取动作,Twitter很有效的采用了这种方法。

于是,在收购完成后,Vine的三位创始人先后离职:

2014年1月,创始人Dom Hofmann离开Vine,Twitter任命从YouTube挖来了产品经理Jason Toff(贾森•托夫)接任Vine的总经理职务。

2014年4月,在霍夫曼离职3个月之后,Vine的创始人之一Colin Kroll 宣布其将不再从事 Vine 的日常业务。

2015年10月,留在 Twitter内的Vine的最后一名联合创始人Rus Yusupov,也在Twitter的裁员中受到影响并离职。

第四步:推出自己短视频应用

2015年1月,Twitter推出了一项新的移动短视频业务,真正属于自己的短视频业务。Twitter的视频工具除了让用户在Twitter上观看视频更方便以外,用户未来还可以直接在Twitter上录制、编辑和分享自己的视频。在Twitter发布框下面,点击照相机图标就可以激活该视频软件,用户可录制并组合视频片段,总长度最长可以达到30秒。

Twitter 短视频鼻祖 短视频 Vine

Twitter推出的30秒视频服务

毫无疑问,Twitter推出的这个短视频业务,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用户体验上,都要强于Vine。这样一来,更多的用户会在Twitter这个平台上分享和制作视频内容,用户也会更频繁的使用Twitter的产品。

至此,这场Twitter精心策划的大剧可以收尾了。

从Twitter收购Vine,到Twitter自身推出视频业务,历时三年。在这段时间窗口内,Vine对Twitter的业务起到了很好的补充和拓展作用,Twitter则通过收购Vine为自己自主开发短视频业务争取到了时间,Twitter通过这场商业运作很好的实现了预期的目标。

如果用一句话概括,那就是:Vine被Twitter利用了。

五、Vine的处境和未来

Twitter推出的短视频业务,和Vine存在高度的同质化,而且Twitter的业务具有更好的体验和功能,因此Vine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,Vine被迫转型。由于社交属于娱乐的一部分,因此Vine开始由短视频社交应用向娱乐平台转型。

现在可以回答一下前面提出的问题了。贾森•托夫在2015年10月接受采访时,表达了Vine要向娱乐平台转型的意图,表面上给人的感觉,转型是基于用户需求的主动行为,实际Vine这样做是一种无奈之举,在Twitter母平台的压制下,只有通过转型实现差异化,才可能存在出路。Jason Toff也在接受采访3个月后(2016年1月)离职,可见其在采访中给出的答案可信度并不高。

此时Vine的处境已经很明朗:与其坐以待毙,倒不如放手一搏,既然大势不可违,还不如趁着自己仍然在上升趋势时迅速转型,也许还能闯出一条新路。

所以,这才是Vine转型的真正原因:不得不转型。

那么,之前提到的Vine份量最重的创始人霍夫曼,在离开Vine之后又去干什么了呢?

2015年6月,霍夫曼推出了一款新的应用,叫“Byte”,这是一款创新工具和社交网络,以无限制的方式帮助用户制作图片。请注意,还是社交。

2016年1月,霍夫曼又上线了一款新的社群App“Peach”。上线短短三天时间,它在美国 App Store 的排名已经蹿升到了免费总榜第 108 位,社交榜第 11 位。不难发现,Peach的成长路径和Vine十分相似。

可见,这位创始人“不忘初心”,仍然在社交领域不断尝试。试想当初被Twitter收购后,如果霍夫曼能够决定Vine的发展方向,想必他也不会离职,因为Vine当时已经非常火爆,完全可以继续运营下去,而选择重新做一款APP无论在成本上还是在风险上都面临很多挑战。

他离职之后再次连续推出社群APP,表明了他依然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产品,正因为之前在Twitter的掌控下他无法决定自己产品的未来,因此他才要重新创业。这也再次验证了,Vine的发展受到了Twitter的控制和干预,正如前面所说的,Vine被Twitter给算计了。

再来看看Vine。高层的震动使得Vine士气受挫,随后麻烦不断,加之短视频社交应用不断涌现,Vine的不少用户开始流失,日活等指标也并不理想。

那么,Vine的以后应该如何发展?

在Twitter推出短视频业务之后,Vine的使命已经结束,再指望Twitter给与过多的资源显然不太现实,因此Vine只有靠自己打拼一条出路。

结合Vine的情况分析,Vine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有两个:

(编辑:开发网_郴州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热点阅读